湖头李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溪县志 载湖李人物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7:21: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懋桧

        李懋桧,字克苍,号心湖。安溪县感化里(今湖头镇)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出生。万历四年(1576)举人,八年进士。初授六安知州。当地赋役混乱,原分上中下三等,有的家已破落,还纳上户赋额。懋桧亲自审核,把赋额均摊,只定一种等则,民困以苏,从此永定为法。又设置社仓、义田,以养赡贫户、安抚流民。
  不久,懋桧升刑部员外郎。他向刑部尚书揭发审判定案不公允者三条:一是中官与兵马司,诏狱量刑过轻;一是临江知府因罪被捕,当地父老进京论冤,年纪都已近百岁,都被流放塞外;一是福建巡抚劳堪,迎合宰相张居正的私意,把系狱的侍郎洪朝选,折磨致死。尚书舒化表示嘉许,懋桧因此赢得刚直敢言的声誉。
  万历十四年(1586)三月,皇帝忧旱,令臣下条陈兴革事宜。懋桧奏陈保圣躬、安宫闱、节内供、御近习、开言路、议蠲赈、慎刑罚、举重刺、限田制九件事。皇帝对安宫闱一事大发雷霆,欲加重谴。亏得阁臣劝解,请帝下令今后各部曹有所建议,只限职掌之内。且不得专达,以此宽解帝意。几天后,帝亦息怒,但懋桧所奏其他各事,也都不理。人们赞许懋桧有贾谊、陆挚遗风,当读到安宫闱,御近习二事时,都缩颈噤舌,认为这连贾、陆都不敢提。
  十五年,给事中邵庶上疏,请禁臣下越职陈言,懋桧援律据理,上疏力争。他说:“‘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邵庶岂不闻斯语?我国制度,允许百官都可直言无隐。《大明律》还规定‘百工技艺之人,有可言之事,亦许直至御前奏闻,各衙门如有阻挡者,查实之后论斩’。应该看到,在廷之臣,言官约十之二三,非言官占十之六七,言官不必皆智,非言官不必皆愚。当今天下,民穷财尽,僵尸满道,陛下无从看到,难道群臣都可依违保位,默默无言吗?陛下禁止百官越职陈言,不如加重言官失职之罪,请明令今后言官的升迁,要以章奏多寡,事体难易为标准,言官既敢于直言,非言官也就无事可言,那么,越职之禁可省,而太平之治也可实现了。”皇帝大怒,责他狂言沽名,着降一级。次日,同官申救,皇帝益怒,邵庶又偕同列交章论劾。奉旨着推远方,再降一级,为湖广按察司经历。
  懋桧到谪所,听到边警,复邮奏推荐赵南星才兼文武,俞大猷的车制可用,又举朱先、郭成、黎国耀等为大将,都得不到批示。久之,调南京通政司经历,迁礼部主事。遭父丧归。服除赴补,留居京都三年,不知已被列为禁用之臣。此后家居20年。
  神宗晚年觉察懋桧忠诚,四十四年(1616),即家起为南兵部主事,不久转员外,因母丧归。
  泰昌元年(1620),光宗立,起懋桧为礼部郎中,不久,晋光禄寺少卿。天启初(1621),转太仆寺少卿,四年(1624),擢升太常寺卿,令下而懋桧已卒。
  懋桧平生交游,皆当时名贤,所取士亦多显达,可以想见其为人,至于直言敢谏,则安溪自詹仰庇以后所仅见也。



李日()?

  

        李日口,字省甫,号白轩,安溪县感化里(今湖头镇)人,清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胞叔。日□为县学诸生,兼习兵法。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叛于福州。次年,日?和请假归乡的翰林院编修李光地,共同研讨平乱方案,写成奏疏,用蜡丸密封,由日□护送仆人夏泽,从间道出西江,次年到京,托内阁学士晋江富鸿基代为上奏。圣祖览疏,深表嘉许。九月,清兵攻入仙霞关,十月耿精忠降。
  十七年,郑成功嗣子郑经,派部将刘国轩攻陷海澄,包围泉州,截断漳州江东桥及泉州洛阳桥,南北道路阻塞。日□又和李光地筹组乡兵以为援师。日□专程赴福州,请示康亲王;又与胞侄李光斗由西道迎将军拉哈达部队,经北溪,踰石朱岭,出安溪;又派胞侄李光垤、李光埌导巡抚吴兴祚军队,由仙游逾白鸽岭出永春;两路夹攻。刘国轩兵败入海,泉州府得以保全。康亲王以日□有功,札授副将。
  十八年,日□进京,圣祖召见,询问沿海情形。日□奏《平海五策》:“一曰严海禁。郑氏踞海岛,其衣食兵器,都取给内地,宜添设绿旗官兵,严守沿海旧堡,并严惩暗中接济的内地奸民。一曰杜招抚。招抚之事,绝不能成,既怠我军心,又助长奸民附贼之志。一曰选水师。海贼恃海为险,当今满汉大帅,多系北人,不习水战,要选用熟悉泉、漳水道者为统帅。一曰商缓急。直取厦门,击其腹心,攻占澎湖,断其归路,此所宜急。海澄三面临海,彼方易守,我方难攻,此所宜缓。一曰急抚绥。闽海久遭战祸,民苫供应,政府不得任意征派,或奉一派十,买籴要让民沾实惠。对那些啸聚山林,与海贼相呼应的要剿杀无赦。”建议多被采纳。十九年,诏以岳州总兵官晋江万正色为水师提督,选带官兵入闽收复金、厦两岛,并派日□权福建水师总统,率部从征。攻金门时,郑经部将吴国俊迎降,日□以功加左都督。特旨:“李日□当闽省受乱之时,克笃忠贞,殚心效力可嘉,即授邵武副将。”旋调任台湾安平副将。时台湾郑氏余部陈辛,潜入水沙倡乱,三十六社民众起而响应,日□带领500人前往收捕,陈辛败降,海峡安谧。日□擢永州总兵官。他一上任,便大力宣扬朝廷威德,当地少数民族都震慑贴服。后以年老乞休归里。
  日□为人磊落和易,兼擅书画诗文,曾编性理诸书进呈,御书“方重淳深”褒奖。优游林下30年。


李 光 地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安溪县感化里(今湖头镇)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出生。5岁入塾,13岁即遍读群经。14岁与家人12口陷于山贼,被挟勒赎重金。光地在贼寨时与贼帅之子同住,毫不惧怯,得便即取其书以读,才华为贼帅所赏识。一度因勒赎未遂,险遭杀害。后由其伯父李日燝募死士,袭破贼寨救出。其父李兆庆宗程、朱学说,家中有不少这学派的书籍。光地18岁即编写《性理解》,19岁写《四书解》,20岁写《周易解》,24岁辑《历象要义》,25岁通律吕之学,后又会见明代遗民、著名学者顾炎武,受音韵之学。
  康熙五年(1666),光地中举人,九年(1670)成进士,殿试拟第一,因制策错一字,降为第五。奉旨试诏令,考第一,选庶吉士,习国书(即满文)。十一年,圣祖诏诸翰林各献所学,光地进《河洛图说》。秋,庶吉士散馆考第一,授编修。
  十二年春,充会试同考官。夏,光地请假回乡。十三年三月(1674),靖南王耿精忠反于福州,郑经也攻占泉州。双方都派人招揽光地。光地出于无奈,于十四年四月间,偕叔父李日□赴福州耿幕,行前预嘱家人随后驰书谎报其父患病,因得托辞归家侍疾,耿精忠不得不给假。光地匆忙回家,逃匿山间。
  十四年夏,光地与叔父李日□分析福建形势,建议清廷出奇兵,袭击耿精忠,写成《密陈机宜疏》,用蜡封裹(即蜡丸疏),遣仆人携带,由叔父李日□护送出西江,间道赴京,经年乃达。那时的当政者认为远方来人,情况不明,拒不接受。亏得泉州籍内阁学士富鸿基以全家百口作保,即日代奏,圣祖阅后,深表嘉许,即批交领兵大臣参考。并下令访求光地踪迹,护送其家属入京。十五年九月,清兵由仙霞杉关长驱入闽,耿精忠投降。十六年二月,清兵攻入泉州。光地乞禁屠城,泉城一带得以安堵。是年夏,光地超授侍读学士,九月行至福州,丁父忧归。
  十七年(1678),同安人蔡寅自称明裔,裹白头巾,结众2万余人,围安溪县城达28日,光地与叔日□募乡兵设伏据险,绝其粮道,蔡寅败走投奔郑经。郑经派刘国轩攻下海澄、漳州、同安、惠安、进围泉州。光地使从兄李光斗西迎拉哈达之师于漳平;使弟李光垤北迎巡抚吴兴祚之师于仙游;并备办粮食、牛、酒犒军。两路清兵抵达,泉州解围,各县相继收复。拉哈达上报战绩,得旨:“李光地前当变乱之初,密疏机宜,兹又迎接大兵,备办粮米,深为可嘉,即升授学士。”
  十九年,光地服阕奉母入京,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兼为太子允礽之师。二十年,台湾郑经死,子克塽嗣位。朝中大臣都主招抚,光地疏陈克塽幼弱,部下争权,征之必克,并荐内大臣施琅可用。圣祖纳其议,7月,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后于二十二年平台湾。这年,耿精忠因被告发降后尚蓄逆谋,系狱受审。光地的同榜进士陈梦雷以附逆罪被判死刑,光地疏陈当年同在耿幕时两次密约情状,陈梦雷得免死刑,改戍奉天。陈梦雷怨光地救助不力,事后诬陷光地,但未得逞。
  二十一年,光地因遭权臣疑忌,疏请奉母返里获准,在家建“榕村书屋”,与亲友讲学其中,世称“榕村先生”。这期间,总督姚启圣常以地方兴革事宜前来咨询,光地备陈利弊,多所建树。
  二十五年,光地还朝补原官。不久,改任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并充经筵讲官,及方略馆副总裁。二十六年,因不附权臣,申请辞官养亲,准给假一年并悬缺以待。临行召见,光地向圣祖推荐德格勒、徐元梦、汤斌、李颙等六七人。
  二十七年,孝庄文皇后去世,光地仓皇返京奔丧,因所举的德格勒直言揭奸,被权臣借他事诬陷论罪,光地以妄举之罪被牵连讯问,险遭陷害。幸得圣祖下旨:“李光地前于台湾一役有功,仍以学士用。”二十八年,随圣祖南巡,陪登江宁观星台咨论星象。返京后,朝官争献颂词,光地经圣旨宣索才呈上,遂被降任通政司通政使。旋复召问乐律。是年冬,升任兵部右侍郎。二十九年,察赈大同。三十年春,充会试副考官,秋,奉旨偕河道总督靳辅视察黄河。
  三十二年冬,以原官提督顺天学政。次年母丧,乞奔丧不允,奉旨在任守制,被人弹劾,乃改为解任在京守制。三十五年,服除仍督学政。他认为俗学浅陋,提倡通经学古,试题都先剖析义理,凡能诵读三经及古文百篇以上的,都予拔擢。有旗人利用权势干请,光地说,学校名额,本官所管,不属本官所有,不敢徇私求惠。从此干请者绝迹。次年冬,补工部右侍郎。
  三十七年,科试尚未结束,改兵部左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抚直隶。他每次出行,队伍仅十几人,宣布有敢需求扰民的死无赦。那时,圣祖经常出巡京郊,当地民众,苦于供应。光地申请宽减。奉旨:随从人员如敢违法扰民,准先拿办后报。从此官风清肃。偶有公开索求的,基层属员说:不是不供应,是巡抚不答应啊!三十八年春,偕河道总督王新命会勘漳河、子牙河。光地亲下基层,决定堵广福决口,浚阎、留二庄河道,分水入淀;筑完固口,分水入卫;滨河千家居民,择地建屋以易之。这一治水方案,奉准施行。夏,蝗蝻盛发,他亲率官吏,又出资募民,日夜捕扑,并下令于冬季用铁锥缚于竿末,巡视斜坡洞穴,消灭蝗卵,此法后被沿用。四十年春,随驾视察永定河,奉旨筑堤开河,引水入淀。光地考虑一年当中,只开春两个月可以兴工,马上召集民夫十余万人,宣示此役之利,全属民众,不要看成公家力役,妄生怨谤。于是编10个民夫为1组,30组设1员管理,派两个人员分辖南北岸,划界施工,作息均听锣声。此役钉桩下扫一百四十余里,筑堤七十余里,不四十日而工竣。沿河居民另建宅迁居,排涝后的田地,大、小麦丰收。圣祖亲临阅视,说:“朕用一清正抚臣,便岁丰民乐。”赐“夙志澄清”匾及御服衣冠。四十二年迁吏部尚书,留任巡抚。
  四十四年十一月,拜文渊阁大学士。四十五年入阁办事。历充会试正考官、殿试、武殿试读卷官,国史馆、典训馆、方略馆、一统志馆总裁。四十六年,直隶巡抚苦于缉盗,请立十家连坐法,光地奏言盗踪诡秘,邻右岂能知情,株连非善政,事以不行。四十八年,圣祖因太子允礽已于去年废黜,召群臣讨论遴选新储君,光地奏言建储事大,应由皇上乾刚独断,臣下不合置喙,乃罢议。三月,复立允礽为太子,派光地充册立正使。五十一年八月,圣祖又将废太子,独召光地,光地叩首请全父子之恩。十月,宣布复废太子允礽,禁锢于咸安宫。五十四年,翰林院诸词臣因试被黜者24人,光地奏言文字不称与品质恶劣者不同,请予宽减,奉旨各按原职退休。六月,光地疏请退休,准给假2年,赐“谟明弼谐”匾。二月,圣祖赋诗送行,并赐红稻1石,他回家栽种,获好收成,又早熟十余日,便报请向民间推广。五十五年,圣祖密令召光地还朝,光地奏请明令督抚促还,乃于五十六年二月还朝,赐第南城。五十七年二月,参加建储会议,圣祖嘉许光地,说“大臣中每事为我家计万世者,独此一老臣耳。”五月,光地病逝京寓。圣祖命皇五子允祺奠茶酒,赐银1000两,给全祭葬,派工部尚书徐元梦、侍读学士魏廷珍护其丧事,赐谥文贞。复谕阁臣:“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雍正元年赠太子太傅,十年,祀京师贤良祠。
  光地出仕之初,请假回籍,即遭叛臣耿精忠胁迫,入其幕下。他巧计脱归后,即进平耿的蜡丸疏,又组乡兵抗拒郑经,解泉州围,加之学识渊博,遂受圣祖特别赏识,早期即任太子之师。当时朝中派系斗争尖锐,光地因此遭权臣排挤,经圣祖下诏力保,才得幸免。此后光地更加谨饬,终被提为大学士,膺宰辅重任。几度请假、请退,都被急于召回。圣祖曾传谕:“义虽君臣,情同朋友。”得君之专,少可伦比。光地有此机遇,敢于仗义执言,使冤屈得伸。如江宁知府陈鹏年被满族总督阿山劾安放圣训不敬,拟死刑。光地乘便言阿山勤敏,仅劾陈鹏年一事,遭到非议,陈鹏年遂被召入京修书;满族总督噶礼,与汉族巡抚张伯行互纠,派大臣查办,仍慑于总督权势,案久未决。光地据实密奏,总督被免职(后2年因他案处死),巡抚仍留原任;贡生方苞因原编修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论死,光地称其善于古文,因而得释,且召入蒙养斋修纂群书;福建陈五显因饥举义,陈五显被捕处死,其家属及余党1300余人,被判处充军。光地奏言陈五显乃饥寒所迫,今首犯既诛,余党不必深究,得旨全部赦免。光地还先后荐举朱轼、杨名时、陆陇其、赵申乔、刘琰、文志鲸、魏廷珍、李绂、蔡世远、梅文鼎、惠士奇、王兰生、何焯、庄亨阳等,皆名臣硕学,著称于世。光地通晓兵书,熟悉海务,朝廷每用水师提、镇,多被咨询,先后推荐十几人,都能称职。他曾面奏:府兵制坏,请于各县参用民兵,给以半资,有事用之,无事归农;边海之兵,仿古屯田制,择所在余地,给予耕种,几年之后,减其赀粮,这就每年可节省几百万。又奏当今官俸,多次削减,百官几乎无以自给,多数仰恃皇上宽仁,藉口俸薄,额外需索。倘将节省之军费,用来酌加官俸,并严令杜绝需索,官风便整肃了。他还极力主张废除旗人特权,曾建议:“满州生齿日繁,势不得不圈外地,百亩则失十人之业,千亩则百人,万顷则万人失业,此旗人与民人两敝之道也。莫如预定满兵应用若干,注籍若干,余听佃佣商贾,犯法与汉人同例,有司得而刑罪之。州县佐贰,汉军可做者,满州亦可做,亦与汉人一例黜陟,不必拘聚京师。如此广其营生之路,去其骄倨之资,生计渐广,人才亦出也。”在治河方面,他认为“河性湍悍,惟引而泄之洼处,勿事防束,使四平皆容水之区,则虽或泛滥,势将随涨随溢,不至横决崩冲,河害自减,所谓不与水争地者是也。”在治理永定河时,他采用“浚直河身,直流冲沙”的方案,取得良好效果。
  光地一生俭朴,素性畏谨,但临大事,则果毅不拔。自少好学,虚心请益。为诸生时,于程、朱理学,即有扎实基础。他肯定孔子对古礼“多闻阙疑”的态度,强调“读书最怕是无疑”。因此,他论学以程、朱为宗,于《大学》不用朱熹的修订本,主张用古本;在编定《中庸》章次时,说“只要明白‘天命之谓性’,《中庸》一书所讲的道理,全部便可豁然。”不采用朱熹的章次,自行编定。清代的《国朝文录》说:“文贞之学,本之朱子,而能心知其意,极推透以畅其旨,不阿附以盖其失。”程、朱理学,主张“以理为本”,而陆九渊、王守仁等则主张“以心为本”,两派争论数百年,各不相服。光地认为两派各有短长,是可以互补的,于是提出“以性为本”的论点,兼采程、朱、陆、王,自成理学思想体系。他鉴于明朝学风不正,空谈心性,无治国经邦的真本领,主张学者要务实。他说:“吾学大纲有三:一曰存实心,二曰明实理,三曰行实事。”他除儒家经传以外,诸子百家,历数、兵法、水利、律吕、音韵等,都旁涉会通,得其要领。他从政后,手不释卷,公余即从事编著。晚年奉旨修《朱子全书》及《周易折中》,其他如《诗》、《书》、《春秋》、《律吕正义》以至韵学等书,都令光地审定。光地著作甚丰,共43种。清道光年间,编《榕村全集》时,5种散佚,现存38种,计175卷。




李光坡

       李光坡,字耜卿,别号茂夫。生于清顺治八年(1651)。大学士光地的胞弟,童年即接受家学。受光地影响,光坡早期崇尚宋儒,还学习乡先正明蔡清著的《四书蒙引》、《易经蒙引》及林希元著的《易经存疑》等书。他资质并不聪敏,但勤苦攻读,终致烂熟。
  光坡20岁为县书生,喜欢阅读秦、汉以上书籍,依次钻研十三经、《昌黎全集》及濂洛关闽理学各派名著,旁及诸子和历代史册。壮年以后,专攻《三礼》。他认为对《三礼》的研讨,宋代已渐衰微,到明代几于断绝,而《仪礼》更是罕有学习的。他积40年的光阴,写成《三礼述注》69卷。主要依据汉儒郑康成的论点,融会汉、唐各家学说,疏注解释,简要明确,不支离破碎,也不炫耀深奥广博,自成一家之言。闽派学者通晓汉学,是由光坡开始的。
  光坡长期家居不仕,中年以后,放弃科举业,授徒讲课,专心治学。平生论学。以程、朱为主;论《易》以邵雍为主,兼取扬雄《太玄》的观点,以发明性理,闸述大义。康熙四十五年(1706),光坡入都,与兄李光地共同讲论研习。这期间,他著《性论》3篇,对理气的先后动静,反复认真论辨,以此订定近代儒者持论的差误。回乡时,光地赠诗:后生茂起须家法,我老栖迟望子传。对光坡寄予殷切的期望。
  光坡还精于历算,著文论述圣人作历之原,略谓圣人制定历法,目的是顺天授时,方法是实际观测。还列举观测的仪器有四种:一曰璇玑,按照浑圆天体,刻上南北东西相距的度数,装设日月运行的轨道,旋转观测;二曰玉衡,即安放在玑上观测天象的管;三曰土圭,通过日影以辨认分、至,确定四时;四曰漏,水壶刻上度数,节水漏滴,以计算时刻。四种仪器,互相参验,以免差错。他说天体很大,观测总会出些微误差,积久误差便明显。因此,治历不免于修改。修改先要推验,推验的要点是,测晷影以验气,改交食以验朔,候合见以验星。也就是根据运行有规律的天体来作检验,项目虽多,都是这样。治历必须实测,不能凭个人的臆测妄加论断的。
  光坡的经学成就,得到李光地的高度赞许,李光地曾说东吴顾炎武和光坡,都是数十年如一日用心经学,精勤不辍,有显著成就,可以传之后世。圣祖曾问光地,当前民间有无学古通经的士子?光地列举李颙、梅文鼎和光坡等人以对,圣祖对光坡深表嘉许,御书道通月窟天根里,人在清泉白石间的对联赐他。雍正元年(1723),各地奉令推举孝廉,当局将以光坡应选,时光坡已病卧在床,不久去世。
  光坡天性至孝,父亲病重,焚香祷天,手掌烧焦还不知。母亲年老多病,他日夜侍奉,母死后100日内只饮勺水,终身哀慕。著作还有《皋轩文集》、《离骚注》。

  

李清植


      李清植,字立侯,别号穆亭。安溪感化里(现湖头镇)人。清康熙二十九年出生(1690),大学士李光地的孙儿。
  清植幼失父母,长期在京随侍祖父,备受家教熏陶。康熙五十一年(1712),他由京回乡,补弟子员。五十二年,闽南陈五显起义被剿平,地方官仍追究其余党及家属,老弱械系,约一千三百余人,都将流放关东。清植目击心伤,返京将所见实况向祖父面陈,李光地据情上奏,次年四月,奉旨陈五显余党全部开释。这年,李光地奉诏修《周易折中》、《性理精义》等书,圣祖面谕可荐人协助纂修,李光地推荐一些名贤,清植尚为诸生,亦在其列。
  五十六年清植中举人,雍正二年(1724)登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五年授编修。七年典江南乡试。事竣复命,以端方正直受嘉勉。八年补右春坊中允,不久,迁翰林院侍讲,出督浙江学政。清植崇朴实,弃浮华,以经学育士,劝导学者要沿宋儒的道路研讨六经。每次命题考试后,便招集诸生环立案前,阐说试题的涵义,讲毕还问听懂吗?不懂可再问。这阶段的讲稿,结集为《淛□存愚》一书,其中颇多精辟的见解。如《论语》的“有教无类”,他说:“……盖有教者无教之对,无类者有类之反。人之有类,由于无教,既已教之,自然无类,以此见教之重,而立教之急。时解竟将君子之教,无论善恶,一切容纳。安得有此教法也!”当时同乡进士官献瑶赞他“一语破的”。清植这一正确论述,把教育的功用提到一个新的层次。此后他因保举失实受降级处分,遂请假回乡。
  乾隆元年(1736)起用一些旧臣,清植被召,补翰林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奉命负责浙江乡试,任务完成后因病假归。七年进京,分纂《仪礼》。八年,补原官,不久升右庶子、擢詹事府詹事,授三礼馆副总裁;八月,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武英殿总裁兼理经史馆事,主持校刊《十三经》和《二十四史》。次年,升礼部左侍郎,不久病卒。
  清植学有渊源,少年时好《易经》,晚年专攻《仪礼》,曾协助高安朱轼撰名臣、循吏、名儒传。他留心经世大事,曾奏请臣下保举人员应露封;海船免税应考虑船只大小等,都切合事理。临死上遗疏“惟愿我皇上益崇惇大之治,弥廑如伤之怀。法令已极周详,毋以细碎科条启繁苛之渐。臣下但取忠实,毋以承受趋走开缘饰之风。闾阎之民力日瘁,饬外吏惟重抚循而毋滋骚扰。草野之利源渐竭,戒计臣宜重大体而毋尽锱铢。”语不及私,忠爱之心与乃祖如出一辙。



李清芳


        李清芳,字同侯。安溪感化里(今湖头镇)人,生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大学士李光地从孙。雍正元年(1723)举人,乾隆元年(1736)登进士,次年授编修,参修《大清一统志》。不久,授广东道监察御史。
  清芳刚直敢言,凡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无不奏陈。六年,淮、扬一带水灾,户部所定施赈的新条例,比旧例大减。清芳上疏说:乾隆元年以来奉行的施赈条例,灾民分为极贫次贫又次贫三等,被灾至七分、八分的极贫者赈六个月或五个月,次贫以下递减。新条例裁去又次贫,规定被灾几分、十分者,极贫赈四个月,次贫赈两个月;被灾八分、七分者,极贫赈两个月,次贫赈一个月。臣按地方被灾,具报九分、十分者很少,通常只报至七分、八分,灾民列在又次贫者最多。新条例却把又次贫裁去,且仅给赈一、两个月,还把灾民小口日给米三合的规定减为二合半。所减实在太多,灾民难沾实惠。又户部新议定:遭风冰雹及夏天被水均不准赈,既然成灾者不视为灾伤,那么隐匿灾情,也就难免了。臣认为应遵乾隆元年以来的旧条例施赈。高宗采纳他的建议,使灾民受惠。当时一些朝臣曾议论要豁免浒关米豆税以减轻民众负担,税务官却奏请征收船料税作为补偿。清芳上疏说:如果这样办,是免征米豆税使商人受惠,而原本无税的船户反而吃亏。由于清芳上疏,此议未付实施。
  清芳重视发展商品贸易,曾奏请开放对南洋的禁运,以惠商旅而利国库。当时台湾米价较便宜,而商船载米有限额,清芳奏请放宽赴台载米的限额,以资内地。他还奏请放宽边防禁令,在锦州置仓买米,以接济通仓;奏请捐金买监生的要改为纳粟,以充实库存;建议平粜必须减价,买补必照时价,不得任意高下其价以病民等等。
  八年,吏部报请各部长官保荐御史参加考试。清芳反对保荐,上疏说:国家设置御史,目的是让皇上的耳目不受遮蔽,这就需要公正有骨气、不依傍权势的人,才能尽其职责。如果人选由长官保荐,就会出现受禄公朝,拜恩私室的情况。因为当官的一般只会保荐语言圆滑善于逢迎的人,那些诚朴公直、不顾个人得失的人,未必得到保荐。再从被保荐者来说,既然受人赏识,遇事也不便公然与之违背,这么一来,朝廷耳目之臣,都成为当权者的私人了。从前宋代宰相晏殊曾推荐范仲淹当校理,此后,范仲淹在一次会议上据理力争,遭到晏殊责怪,范仲淹说:这正是报答您对我的赏识啊!朱熹曾品评北宋诸臣,赞美范仲淹为一代之首。臣觉得像范仲淹这类的人太少,而像晏殊的人却颇多,当掌权者压人顺从时,即使有正确意见,也未必能畅所欲言。恳请敕令吏部把合格人选上报,由皇上亲自考试任用,较符合设立言官的本意。高宗采纳清芳的建议。不久,调清芳任刑部给事中。
  十二年,清芳典试广东,复由詹事迁内阁学士。二十年,晋升兵部右侍郎,不久,转左侍郎。二十四年,清芳年届60,乞养归家,优游林下,为里社做些好事,至今民间流传一些他为官清廉的故事。三十三年病逝。


李清时


       李清时,字授侯,号蕙圃,生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安溪感化里(今湖头镇)人,大学士李光地从孙。乾隆七年(1742),登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当时高宗南巡,有人建议另开副路一条,长达二百余里,估计需架桥百余座,砍桑柘数十万株,毁民居、坟墓无数。清时以为这样做劳民伤财,但又很难据理力争,便亲驾小舟到南北官塘间来回察看,终于找到相连的水道,可以直达杭州,于是绘图上报,奉准按图疏导通行,号为副河。
  当时其属县有两个游棍,伪造近侍大官的名片、信札,到因罪被籍没的朱筌家里讹诈,巡抚奉到“严审即行正法”的圣旨,即令清时审理。清时查明讹诈属实,但诈骗未遂,财物尚未入手,仅以“假冒职名”罪量刑,判处游棍等“遣刑”。按察使不同意,清时一再坚持。按察使说:只怕太守你要因此受处分啦!清时说:我因不枉杀人而丢官,无所悔恨。结果还是照清时的原判执行。
  不久,清时调山东兖州知府。该地素多水患,高宗面谕要切实做好救济工作。清时下乡巡视,发现黄河历年决入微山湖,淹没民田二万一千余顷,他边勘边报,请赈请贷,先后奉拨国库银达六十余万两,救活饥民无数。当地出产茧,税官已申报收税,清时不愿意增加民众负担,坚持不予实行。
  二十二年,清时升运河道。二十六年,孙家集河道决口,由夏镇至南阳一带,两岸堤崩,漕船如涉海洋,遇风经常覆溺。漕运总督杨名时请修筑东西堤,如用桩扫,需款六十万两,如建石堤,需三百万两。清时记得少年时,看到筑堤捍海为田的人,用碎石抛水中,潮退便用木条拦阻,填土其上,打夯成堤。他决定采用此法,便根据山石远近及船载里程等费用,编造预算,总计只需十四万两。河道总督张伯行把他的方案上报,奉旨采纳并令清时负责修筑。他先筑西堤,再筑东堤。其中第二段工程,东西岸皆水,得土甚难。清时下令先于两旁垒叠石块,中间堆积葑草,俟北风大起,把两岸十四个单闸开放,河水乘风入湖,河滩尽露,马上召集民工,规定时限运土积葑草上。这样紧张施工,效果很好,二月开工至五月便竣工,只花掉十二万两多一点。孙家集封闭后,可是曹县水涨,很难宣泄。他改造旧堤,使蓄泄得当,既不碍船运,又不淹民田。又改造济宁城东的杨家坝,以保证马场湖的运输。又改变汶水分流河道,疏导寿张境内的沙河、赵河,二水从此宣畅。其保证卫河安流的措施,被工部尚书裘曰修所采用,卫河得以安流。
  清时通晓治水之法,很重视实际资料。为了寻源究底,经常坐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舟车不通之处,便步行采访,定要摸清各水源流趋向。两三千里之内,凡地形水流屈曲交错之处,都可画沙重现,了如指掌,因此他所建议的大都切中要害,合理可行。他曾自书四句于座右“有水济运,无水淹田,帑不虚糜,功归实际”。人们称之为治河要诀。
  二十九年,清时调江南淮徐道,次年擢河东河道总督。黄河每年有修河专款,主事者都不根据形势施工,一律加土,高的过高,浪费库款,而卑的反而得不到合理增强。他令属县具报涨水时水位尺寸,于堤身最薄处培土加固。那年伏秋水发,耿家寨等14堡,水淹过旧堤,幸已预先培高,免遭淹没。当时河工征料于民,弊端百出,他认真清理,可省便省,每年节减派料至千余万斤。
  三十二年授山东巡抚。清时刚正廉洁,铁面无私,久为部属钦敬,一些贪官污吏,闻风卸职而去。他到任便申请缓征海丰、沾化等12州旧粮,又把高苑、博兴、乐安3县水灾上报,还查明高苑等县的灾情,是小清河下流不广所致,即调人疏浚。不久,清时得病,三十三年死于任上。
  著作有《周易经义》12卷、《朱子语类或问》22卷、《蚕书》1卷、《汛闸约言》1卷、《治河事宜》数册。
  

李宗文


  李宗文,字延彬,安溪县湖头人,光地曾孙,清植子。少承家学,读书强记而能通其要。清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七年典试广东,旋升侍读。十八年充《大清会典》纂修,转右庶子。二十一年典试陕西,提督河南学政,因对学官失察被削职。二十六年复充中允,旋擢侍读,累迁少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会典》总裁,转工部侍郎。三十年典试江南,提督浙江学政。因母丧离职守制。服除,授兵部侍郎、提督顺天学政、礼部侍郎等职。未几卒于官。




李爱黄


       李爱黄,字翼天,号愚轩居士,安溪县湖头镇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出生在世家门第,其先祖李光地系清康熙理学名臣,功业冠一时,其父李敦复举孝廉方正,不求仕进,致力于课督后辈。爱黄自幼聪颖,3岁识字,6岁作文,13岁读完群经。参加童子试,成绩优异。三十一年,科举废,爱黄转学福州商业学校。目睹清廷腐败,国弱民困,萌发革新图强志向。
  宣统元年(1909),爱黄在湖头创办阆湖学堂,招收学童就读。他收集民族英雄事迹,编成教材,宣扬民族精神。
  武昌起义后,爱黄密往厦门,与吴瑞玉、吴昆玉、许卓然在郭治斋家聚会,共谋举事。并由郭治斋介绍加入同盟会。旋往泉州组织共和实进会,再回安溪组织同盟会。并创办自治报社,宣传革命,发展组织,筹划举事。
  民国元年(1912)8月,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改组为国民党。爱黄任泉永代表,兼任《民报》、《群报》、《民言报》撰述员。并被选为省参议会初选代表。当时,安溪县知事李祖衡弃官逃跑,原盐馆师爷史能济贿赂上司,僭夺县知事头衔,上任仅2月,贪赃枉法。爱黄首先向提督孙道仁告发,经孙道仁同意,爱黄派党人于仙苑渡头将史能济截捕,人赃俱获。
  2年,爱黄奉派驻省代表,兼任《声应报》通讯员。在省城设立联络机关,参与筹划闽南独立运动。时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军政府加紧逮捕革命党人,余雨生、肖黯然被捕,许卓然被通缉,爱黄逃往厦门。尔后偕同吴昆元、邱仁心入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联络民军首领,策动民军联合讨袁和护法活动。
  7年,爱黄任闽南靖国军第一路军司令秘书、高等顾问,兼第一路军参谋长,后又兼游击队司令。辖有黄瑶寰等六个营,分防晋江一带。旋任安海财政局长。对地方公路、学校等建设,均有建树。
  9年,爱黄出任第三旅驻汕头办事处主任,后潜回鼓浪屿,谋劫炮台不成。遂往上海觐见孙中山。复往菲律滨联络华侨。后考虑到内地民军火拼频仍,你争我夺,互相残杀,遗祸无穷,乃转回诗山,创办学校,作为诸部民军的联络机关。并建自治军,树立自治旗帜。
  11年,王永泉联合臧致平乘机驱逐闽督李厚基,李部纷纷退至泉州,依附张清汝。爱黄见驱逐北军的时机已到,遂策动自治军进攻张清汝,拨掉李厚基在泉据点。之后,爱黄就任陆军警备司令,兼东路军泉州卫戌司令部秘书长。旋任闽南财政处总务处长,复改任闽南财政处总务科长。爱黄深感家乡教育落后,民智未开,即投资在湖头创办敦复学校,招生百人就读。还分组民团,作为地方自治武装。
  17年,爱黄奉派主持安溪党务。翌年,与秦望山,许卓然在泉州创办黎明高中,任董事长,力主以梁龙光(即梁披云)为校长,并荐引著名作家巴金等优秀教师到校任教。
  19年,爱黄退出政界,转任厦门鼓浪屿慈勤女中教职。不久,中共在安、南、永边区秘密建立特区委员会(后改称安溪中心县委),建立农会,赤卫队等组织,开展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震撼国民党当局。当局又起用爱黄,推其任泉永民团统率处宣传科长。国共合作时期,爱黄曾与共产党人谭平山、林祖密等过往甚密。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实行反共清党后,爱黄也一反过去的态度,告诫其僚属:个人交往,可以不念旧恶。主义之争,绝不能妥协。公开表明他拥蒋反共的态度。于是,他又不遗余力地往返于泉厦间,与驻军共谋剿共
  与上述同一时期,民军师长陈国辉乘机盘踞泉永城镇,横征暴敛,扩大势力。爱黄对此颇为不满,常向有关方面揭发其不轨行为。
  22年,十九路军处决陈国辉后,爱黄窥测到十九路军有新动向,立即赴沪通报。同年1120日,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通电反蒋。爱黄奉命潜回,在安、南、永、德、仙等地,联络地方势力,配合中央军讨逆
  24年,爱黄就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设计委员,兼民训科主任。26年改任省党部执行委员,被选为福建省第四区出席国民大会代表,视察闽南11县党务。抗战开始,兼任福建省抗敌后援会常务委员,福建省赈济会办事处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27年金、厦沦陷后,从事收养难童,救济难民工作。
  28年,爱黄被选为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兼第四区党务督导专员。从事抗敌后援工作,奔走于闽南各县间,征募款项,每列全省前茅。对地方政治,经济、教育、建设皆有创见。如提请撤销公沽局。增加盐坎,以利财政收入。
  304月,福州、长乐、连江、福清4县相继沦陷,沿海防务又告紧张,民心惶惶。爱黄预立遗嘱,率其重要职员从永春(时第四区领导机关迁驻永春)进驻泉州,召开第四区防务会议,部署防务工作,视察前沿,宣慰军民,民心稍安。有专员来晋胜于增兵两团之誉。由于日夜奔忙,积劳成疾,不得不告假回乡疗养。在乡疗养期间,爱黄应族亲的要求,决定在湖头创办一所中学,校名拟为俊民中学,并开始进行筹建工作。
  爱黄任职期间,曾与国民党CC派不和,屡受排挤。抱病期间,CC派乘机报请免其一切职务。对此,爱黄忧郁愤懑,加重病情,于民国32(1943)628日病故。
  33(1944)春,俊民中学因爱黄病故来不及向省申请备案,暂办为先修班,招生80多名,附设在敦复小学。是年秋,泉属各县党部联名呈报省教育厅批准以爱黄名字作校名为爱黄中学”(今安溪三中前身)
  爱黄在文学上有较深造诣,生前著有《愚轩偶录》、《愚轩诗賸》、《旅行随笔》、《春秋人物志》、《春秋括微》等。尤工于书法,真、草、篆、隶,秀劲超逸。爱好金石,有《愚轩印谱》三本。

李 瑶 悌
  

  李瑶悌,又名琴,号和声,安溪县湖头镇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出生。及长,在湖头经商,颇有获利。
  民国6年(1917),李爱黄组织队伍树起靖国军旗号,瑶悌在其部下任职。次年李爱黄外出任职,其队伍交由瑶悌指挥。10年后,瑶悌归属东路讨贼军第一师第三旅旅长陈铮,任第一团团长。14年后改受第八旅旅长陈国辉节制。17年瑶悌随陈国辉进据漳平、龙岩。18年5月,陈国辉参与“围剿”红四军,全军几被歼灭,残部逃回南安。从此,瑶悌卸甲回乡不再出山。
  瑶悌对家乡公益事业尤为热心,12年倡议创办湖头慈山小学,便利家乡学子就学。17年3月13日夜,湖头街发生火灾,烧毁店屋40多间。瑶悌召集商户,建议翻建湖头街。把原相距仅两米的旧街道,拓宽至八米左右,建成骑楼式的新街道,便利商旅。
  民国19年农历2月15日,瑶悌因患喉病医治无效,在湖头病故。
  瑶悌之子尚大、陆大均取得学士学位。其家族大都移居海外,事业有成。尚大、陆大继承其父热心公益事业的传统,并发扬光大。1984年至1992年,重建慈山学校(增设中学部);创办慈山财经学校(中专);建设湖头和声大桥和安溪颖如大桥;重修安溪文庙;新建安溪三中教学大楼;重修李光地宅第;铺设湖头新街水泥路面等。曾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颁给“乐育英才”匾额和金质奖章、证书。

李 景 昀
  

  李景昀,美籍华人,民国11年(1922)2月25日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湖头下东。先在湖头读小学,后进入集美中学。30年,毕业于集美高中14组,考入厦门大学,后转广州岭南大学。36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助教,继当讲师。
  1955年,景昀往香港,在香港大学医学院从事解剖演示教学工作。1957年往加拿大,就任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科助理研究员,旋任该院解剖学助理教授。1961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62获医学博士学位。1963年往美国,在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任神经外科研究助理教授及解剖学临床助理教授。1965年任该大学副教授。1968年升任解剖学教授兼布法罗总医院神经外科研究副教授。1976年转任俄克拉何马大学中心解剖学教授及解剖学系主任兼皮肤科名誉教授和终身教授,随后兼任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解剖学客座教授。
  景昀一生专攻医学,博览古今中外医学名著,善于研究,刻苦攻关,数十年如一日,有着渊博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把研究成果编写成医学论著。1954年他在国内编著的《人类解剖学课本》,被定为大学的课本;1957年在国外编著的《神经解剖学》,被出版作为大学教材。这两本书皆成为全球的畅销书。以后相继编著出版的医学及科学研究的英文版书籍有14种。他发表有关神经解剖、脑血屏障、脑缺氧、脑水肿、脑震荡、脑瘤等科学论文90多篇,分别刊载于各国著名刊物上。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著名解剖学专家、神经系统专家、神经系统超微结构学权威。
  景昀在医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获得了许多奖励和荣誉。在岭南大学就学期间,由于学业成绩优秀,就获得了岭南大学应届毕业奖。1961年至1963年获得美国医学奖金。1963年至1979年,先后获10种科学研究奖金。1972年获得科学展览会一等和杰出教授金质奖章。1968年至1979年被选为法布罗市中国同学会会长。1972年至1976年被选为纽约法布罗国际事务理事会理事及顾问。1976年当选为该年度最佳教授。1978年至1979年被选为全美国最佳教授,并获得金质奖牌。
  景昀在医学上作出的重大贡献,深受各国医学界的重视,医学界的许多协会都争取他加入其组织。他是美国解剖学会,美国细胞生物学会,美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英国皇家医学会,加拿大解剖学家协会,美国神经病理学家协会,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美中医学会等9个学会会员。他还受聘担任美国3大出版公司评审委员,香港大学校外考试委员职务。
  景昀的事迹已被载入各种名人录。其中有1966~1972年的《美国科学家》;1968年的《古今世界科学家名人录》;1965~1976年的《东方名人录》;1970~1972年的《国际人物字典》;1970~1976年的《美国社会团体领袖》;1971年的《在美国的亚州名人录》;1973年的《国际学者字典》和《国际社会服务名人录》;1975年的《美国名人录》和《美国男女科学家(医学)》;1975年的《科学成就名人录》;1978年《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等,成为世界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1980年5月,景昀应中国卫生部及中华医学总会的邀请来华讲学。他在北京作学术活动后回到安溪家乡探亲谒祖,并应县科学协会和医学协会之邀,作了题为“关于脑水肿问题”的学术报告,并回答了医务人员提出的问题。于同年回到美国。
  1987年6月1日,景昀病逝于美国。其子李鐛是美国的药物博士。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湖头李氏

GMT+8, 2024-12-22 11:22 , Processed in 0.032268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