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头李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头李氏“宗城土楼”的来历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20:17: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相传朝廷有一位专门负责报更时及管理京城治安的将军,肩负着京城巡更保安的工作。他为人耿直,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从没有出现过差错,多次受到康熙帝的嘉奖。

  岁月无情,转眼将军已年过70。随着年纪的增大,将军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多次向康熙帝请求告老还乡。康熙却以暂无得当人选接替为由,迟迟不予批准。一日,老将军想到体贴民情、爱护同僚的李光地,便来到相府拜见李光地,把年迈体弱、肩负重任、求退不准的苦衷诉说一番,请求李光地在朝议之时,向康熙美言几句,准予他退休还乡安享晚年。李光地清楚康熙是爱才而挽留他,感到有些难办。他呷上几口茶沉思片刻,郑重地说:“你明早五更时,提前半个更时报更,余下的我自有办法。”老将军听后既恐惧又严肃地说:“相爷,我本想求助于您,没想到您却要把我推上断头台,背负缭乱朝纲之死罪吗?”李光地也严肃地说:“皇上不让你隐退,是你勤恳于事,无误于朝,对你爱不释手,自然是忘了你的年纪了,你唯有示老示弱,才有可能恩准退休。”  李光地深知康熙是位明理的君主,才敢冒“缭乱朝纲”之风险来帮他。老将军也知道误报更时就是缭乱朝纲,是犯死罪,但想到年迈体弱之躯,经不起劳寒风霜之苦,左是死右是死,不妨试试相爷之策,或许有一线生机。

  次日五更未到,老将军提前半个时辰报更。早朝时,不少官员迟到,他们深怕受责,纷纷上疏指责老将军“提前报更,缭乱朝纲,应以死罪论处”。康熙听后,龙颜大怒,严词指责,要把将军打入死牢以整肃朝纲。这时,李光地站出来保奏说:××将军一生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都无差错,也曾多次受到皇上嘉奖。而今将军年事已高,力不从心,偶然差错在所难免。他曾多次奏请隐退,却因皇上重用良才,忘记了将军早已是古稀之年,才酿此大祸。如果今天皇上对臣子偶尔之错而严惩,日后朝纲何有风范?康熙帝听完李光地的奏折后,转怒为喜,曰:“好哉!好哉!爱卿及时提醒,以免使朕铸成大错,让群臣心寒。”并当着群臣之面以明君之大度自责道:“将军的偶错,源于朕之大错,朕未能及时体恤臣民,将军之过应由朕负大责。”随即宣布:“××将军,一生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有功于朝,是大家的榜样。其今已年迈,朕以十倍俸禄给予告老还乡,安享晚年。吏部即办。”接着对群臣说,“李爱卿是朕的一面镜子,能及时帮朕纠错,以免造成后患。希望大家都能像××将军及李光地那样,忠心耿耿,为国分忧,为民坦言,那就是我大清之有幸,国家之有望了!”

  老将军在李光地的帮助下,不但没有受罪,反而得到康熙以十倍俸禄恩赏准予退休,因而对李光地感激不尽。将军深知李光地为官清廉,从来不接受他人的礼物,想报恩却苦于无门。几天后,将军想出一计。他来到相府拜访李光地,说:“相爷,您家四弟光坡先生才学渊博,不愿出仕,在家理学(办学教学)培养了许多人才,末将子孙没有出息,想沾光于您,我欲准备带家眷儿孙迁徙到安溪同您家为邻,好让儿孙能求教于您四弟,将来能有所长进,来报答恩公,了却老夫一点心愿,望相爷再次帮忙。”“既然将军是为了后代,光地当然应允”,李光地当即写信一封让将军带去湖头给四弟光坡。

  老将军到了湖头,呈上李光地的亲笔信,并说欲在此地安居,请光坡帮忙择地盖座居所,并说:“末将一生戎马生涯,重视安危,这个居所应建成城堡形式。”光坡认为老将军既是兄长朋友,当然尽力帮助。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花了将军大半俸禄,一座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方形土楼终于建成,取名为“宗城”,意即“宗族之城堡”。

  宗城土楼建成后不久,将军便托辞家乡有事,带家眷回老家去,把“宗城”留给了李光坡,以此报达李光地解救之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湖头李氏

GMT+8, 2024-12-23 18:07 , Processed in 0.02546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